当前位置:南港清风>其他类型>我才七岁,老朱你让我监国?> 第一百七十四章 堂堂正正之法!奇思妙想!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七十四章 堂堂正正之法!奇思妙想!(2 / 2)

候,都是向左邻右舍,亲戚朋友借一笔钱,以度难关。”

朱允熞道:“眼下朝廷支取不够,国库空虚,那便向百姓们借吧。”

“不可!”

他此言一出,赵勉和杨靖同时出声。

“加征商税之事已引起不小的风波,虽然太孙殿下巧妙化解,但如今仍有许多巨贾富商,心怀不满,其中更不泛勋贵高臣。”

“若是再向百姓借钱,只怕会引来天大的祸事啊。”

“万一激起民变,就不可收拾了。”

朱允熞哈哈大笑:“你们该不会以为,孤说的“借”,是“强借”吧?”

难道不是吗?

两人都呆了。

官府向民间大户借钱借粮之事,历朝历代都有之。

但那通常是地方官府与当地的豪绅达成的交易,以解决地方官府一时的燃眉之急。

至于后续的还款嘛。

自宋朝以来,渐渐形成了“皇权不下县”的惯例。

地方的税赋,官府也大多委托豪绅代为收缴,还款自然也从税赋里面扣除。

所以,大多数情况下,豪绅并不担心地方官府不还款。

苏州的情况比较特殊,故而后面大户才不愿意借了。

但朝廷借钱与地方官府借钱不一样。

赏你一块牌匾,那就是给你脸了。

想还钱,门都没有。

若是向大户借,那是打击豪强。

若是向普通百姓“借”,则是打着借的名义,多收一层税赋罢了。

这岂是能随意“借”的?

也难怪赵勉和杨靖那么大的反应。

“孤的意思是,发行国债!”

朱允熞心中早就有谋算。

发行国债,还要在货币改革之前。

通过发行国债,筹措一大笔金银财宝。

再以此作为准备金,发行新钞,进行货币改革。

如此一来,大明的财政危机,才能化解于无形中。

“国债?”

赵勉和杨靖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,一时都愣在那里。

“以建设新军,筹备军费的名义,发行国债,让百姓们购买,以他们对新军的信任,一定会抢购的……”

朱允熞便细细和他们解释一番。

什么是国债,如何操作……

太孙殿下果然是天纵奇才,竟能有如此奇思妙想。

只是。

“此策虽可解一时燃眉之急,但将来终究是要尝还的。”

赵勉还有些担扰。

严格来说,农业社会其实并不具备发行国债的条件。

因为国债是要付利息的。

工业社会的国债利息,被经济增长覆盖了。

故而,各国才会都愿意发行国债。

但农业社会,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。

一年复一年,总是老样子。

这时候,哪怕支付最低的利息,都不划算。

“放心,到那时大明的国库,早就有花不完的钱了。”

朱允熞对此充满信心。

眼下大明需要的,只是一笔启动资金。

技术研究和制造局,还在投入阶段,虽然已经有了后装枪,定装弹,印刷技术等一系列的进步,但还没有到大规模“盈利”的阶段。

这个时候,就需要不断的砸钱,砸钱,砸钱……
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后续的回报也将是十分丰厚的。

新军此次能一举荡平倭寇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虽说没有直接赚到钱。

但以后能啊。

实在不行,还可以远征倭国。

一则彻底解决倭寇之患。

二来嘛,他也早就对倭国的白银垂涎三尺了。

石见银山此时还没有大规模挖掘,若是能占下来,那白银不就有了吗?

拥有跨越时代的武器,朱允熞丝毫不担心远征倭国不能成功。

郑和已经在制造战船了,远征也不是太久远的事情。

“那下官就去办了。”

赵勉见太孙这般说了,当即应承了下来。

他其实也不是真的想辞官,只是想来告苦,看太孙是不是能砍掉哪笔开支。

可没想到,开支没砍,敛财的办法倒是有了一个。

对于这个结果,赵勉也勉强能够接受。

反正以后还钱的时候,他应该早就不是户部尚书了,让下一任去头疼吧。

待赵勉离开之后,朱允熞问杨靖道:“杨尚书,你又有什么要紧事,要当面禀告呢?”

杨靖拱手弯腰拜道:“下官执掌刑部,管不法之事。今日特参户部尚书赵勉滥用职权,贪污受贿。参驸马都尉欧阳伦横行不法,纵婢行凶,偷税漏税。”

“哦?”朱允熞微微错愕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