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05章(2 / 6)

更何况 , 当他已先后被海州容居与辽东督学开拓了眼界后 , 在目睹这秋风浩荡 、 封禅于泰山的场面时 , 他已能并不只用一个年仅十五岁少年人的眼光去品评今日

杨炯调侃说他王勃擅长于辞赋 , 就如同前汉司马相如为汉武帝写封禅赋一般 ,

最适合在这样的场合之下为帝王歌功颂德 , 可对王勃来说 , 他此刻所想所思 , 都是因这场对于大多数文人无缘得见的封禅大典而来 。 那是随心之作 !

“ 高祖武皇帝以黄旗问罪 , 杖金策以劳华夷 ; 太宗文皇帝以朱翟承天 , 穆玉衡而正区宇 。 皇上缤乾坤之令业 , 奉文武之重光 …...“ 〇 D

“ 这与当年那篇洛阳献俘礼后所写也并无多少不同吧 ?“ 李治朝着送来这篇 《 嗣德封禅颂 》 看了片刻 , 朝着李清月问道 。

她面色从容地答道 :“ 总要因循旧礼 , 上溯先祖的 。 阿耶不如往下看看 , 我觉得这篇赋文能给您一番惊喜的 。“

李治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。

对于王勃的文笔他确实喜欢 , 这个少年人也确有一番常人所不能及的天赋 , 但在今日 , 沅途为他献上赋文以记这泰山封禅之事的并不在少数 , 其中还不乏早年间为太子修编 《 瑶山玉彩 》、 以文学功底著称之人 , 王勃能否从中脱颖而出 , 谁也不敢直接下个定论 。

李治重新低头就见 , 这一手略显恭意的笔墨之下流消出了这样的文字一一

“ 且夫纬武经文 , 宏业也 ; 含幽育明 , 至诚也 ; 混齐六合 , 大功也 ; 规模百代 ,

昌数也 。 故能袱九空而宁庶物 , 划干里而统诸侯 。 'O

李治眉峰微动 。

好漂亮的一笔功绩综述 !

经略文武 、 纵横捧阔的功绩 , 正指向李唐伟业昌盛 。

这一个 「 袭 “ 一个 「 划 「 字 , 顿时将此前的陈旧套路给破除了开来 。

李治一边看一边近乎本能地将其诵读出声 :

“...... 人神齐继 , 停旋太史之宫 。 六辩同和 , 驻跷华胥之野 。

文物隐地 , 声名动天 , 乐繁九俗 , 礼盛三古 。

于是有登太山而会神只 , 御元坛而表天地 …...“ 〇 D

“ 安定 , “ 李治停住了诵读 , 忽然朝着李清月说道 ,“ 将此人喊来 , 我要他再为我写些东西 。“

这可能是对王勃来说最为辉煌的时刻了 。

在安定公主将他的辞赋举荐于陛下面前后 , 刚刚经历了泰山封禅 , 正在最为兴致勃勃之时的李治将他邀请到了身边 , 让身旁的宫人为其研磨递纸 , 直到他将沿途的种种景象都给尽数勾勒在笔下 。

他写山河联兆 , 素王开受命之符 ; 天地氧氮 , 元圣举乘时之策 。“ 〇 D

正是封禅之后的天子转道曲阜 , 于此地礼敬孔子为太师 , 为此地孔庙专做修缮 , 又令天下各州 , 若有孔子庙堂以及学馆出现年久失修的情况 , 必须尽快上报有司进行修缮 。

在泗水之畔 , 这列浩荡的随驾队伍里专门分出了一批文人随同陛下一道 , 透想了一番沂水春风的景象 。

他写 「 位兼河海 , 九卿参巨济之功 ; 道合星辰 , 三事郁经天之象 。 “G)

那是陛下圣驾抵达毫州后 , 拜访了此地的考君庙 。

因早前李唐就以考子为先祖 , 李治便借着这封禅的荣光 , 为老子更换尊号为 「 太上玄元皇帝 “。

不仅如此 , 他在将考子庙所谷阳县改为真源县后 , 还在此地创建了一座新祠堂 , 增派了两名官员专门负责督办其中香火 , 并且免除了此县百姓的一年租庸调 。

但李治要做的 , 显然不是祺道抑佛 。

仿佛是在端水一般 , 他下诏令亲州开办紫云 、 仙鹤 、 万岁三座道观 , 和峰峦 、

非烟 、 重轮三座寺庙 , 同时让天下各州每州设立道观 、 寺庙一座 , 各自度化七人 。@)

在为李唐先祖拉了拉身价之后 , 他宛然一派绝不从中偏袒的态度 。

但对大多数人来说 , 他们看不透这位天子在政治上愈发圆滑者练的手段 , 只觉这是随驾泰山的玄奘法师与一度接驾的普乐寺僧人的功劳 。

起码这场封禅大典 , 已在京州境内彻底圆满结束 , 堪称是人人都能各取所需 。

但属于王勃以笔墨记载大唐的人生 , 应当只是在此地刚刚启程而已 。

他写 「 溢金膏於紫洞 , 雨露均华 ; 栖玉烛於元都 , 风雷顺轨 。 “ 〇 D

正是在这改元乾封的第二年 , 李治提出铸造 「 乾封泉宝 “, 以纪念这封禅之事 ,

并以此钱价值十枚旧钱 。

这个举动的出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