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南港清风>其他类型>七十年代契约夫妻> 128. 第 128 章 一更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128. 第 128 章 一更(1 / 3)

黎东方确有此意, 但这事必须得获得患者的同意。

因此他转头看向梁大夫那位堂弟,和气地问他:“按我的经验,你之前使用的药方, 药量的确是少了。我们打算给你加大药量,你自己同意试试吗?”

“我先说明一下,这副药里并没有峻烈的药品, 相对而言都比较平和。如果你同意, 那我们就给你调整下药方,你考虑一下吧。”

梁大夫心里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困惑他许久的疑惑,因此他也想让他堂弟试一试。

他那堂弟跟他关系很不错,刚才陈凝说的话,他在旁边也都听到了。黎东方又告诉他,这些药都比较温和,他略想了想,就同意了, 点头道:“那就试吧, 但我有个要求。”

黎东方见他同意了, 马上追问道:“什么要求?你尽管说。”

患者摆了下手, 说:“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,你们放心,我哥还在这儿上班呢,我能为难你们几位吗?”

“我吧, 主要就是有点担心,怕药量有点大, 我会受不住。我是想着,万一真有什么不好的反应,那我希望你们几位大夫、专家, 要一起商量着给我调整过来。”

他的要求真的不过分,黎东方马上就答应了:“这没问题,你这要求再合理不过。”

患者点了点头,不再说话。黎东方则坐了下来,拿起处方笺,交给陈凝,告诉她:“你先拟个药方,我跟老李还有梁大夫都看看。”

孔大夫刚才已经回了自己办公室,所以他现在不在这儿。

陈凝白大褂上边的兜里就插着钢笔,她把那钢笔拿下来,摘下笔帽,正欲弯下腰写字,梁大夫便把自己平时坐的椅子拖过去,让她坐着写。

陈凝点了下头,坐了下去,在纸上写下了她早就想好的处方。这个方子就是经方中的炙甘草汤。她开方所用的量比之梁大夫方子明显要大。

几个大夫围在旁边,都看得很清楚,她写得特别流畅,一看就是胸有成竹。

她这边刚写完,李大夫他们也都看完了。

黎东方没急于发表看法,先问李大夫:“老李,你觉得这方子如何?”

李大夫直接了当地说:“如果让我来开方,开的也会比梁大夫的用量要重,跟小陈这个比,可能会有点差距,但也相距不远。我觉得,应该是可以的。”

中医是门经验学科,每个大夫在从医的过程中,都会根据患者服药后的反应逐渐调整用量和处方,一点点积累经验,李大夫的经验就是这么积累起来的。这个方子的效果,他觉得是可控的,不会产生太大的不良反应。

他这么说,已经算是赞同了陈凝的意见,黎东方想了下,也点头道:“我看可以,梁大夫你要是没什么意见的话,那就按着这个方子开药吧。”

梁大夫自然也没有异议,他很快就同意了,说:“行,我稍后亲自去给我兄弟抓药,午休时我就给他煎了。”

陈凝在旁边又补充了一句:“如果药方对症且药量足够,明后天患者就能有感觉。到时候咱们再商量接下来的实验吧。”

黎东方对此没有异议,他也打算先看看这个患者的反应,如果他服用这个药方后,效果很好,脉结代也即是心动悸乏力的现象迅速好转,那就说明,陈凝说的话并非是无的放矢。

这时也到了午休的时间,黎东方等人却无心去吃饭,把那药方交给梁大夫之后,黎东方就问陈凝:“小陈,你到底是从哪知道,汉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5克呢?”

这个换算数据对他们这些中医来说,真的很重要。因为很多古中医书籍在写药方的时候,药材的计量单位都是‘两’,‘升’和其它单位,所用最多的就是‘两’。

而历朝历代的计量单位又是有变化的,汉代的‘两’与后世的‘两’不一样,如果不搞懂仲景医书中的一两到底相当于现代的多少克,那他们中医在按古方开药时,总会觉得心里没底,尤其是梁大夫这种喜用经方的医生。

陈凝之所以知道这个换算比例,是因她以前所处的年代,已经解开了这个谜底。

这个谜底跟八十年代的一次考古有关,当时考古发现了一座东汉墓。在那东汉古墓的陪葬品中,考古人员挖掘出了东汉时期的度量衡器具,这种器具被命名为大司农铜权。

此权铸于光和二年闰二月,其时期与仲景生存的时代相同,都是东汉。权上刻有铭文,从铭文上显示的文字可知,这是当时政府为统一全国衡器而颁布的标准器具。

经过换算后,可知东汉时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5克左右。

但这时还是七十年代,那座东汉墓葬还没有打开,陈凝当然没办法跟黎东方他们直接说起大司农铜权的事。她想了下,就说:“我小时候在一本书上看到过,那本书的作者是民/国时期的人,具体姓名不详。他在书中提及了明以后经方药量偏少的弊端,他还做过很多试验,最终确定了这个换算比例。”

黎东方面带疑惑,道:“民/国?到底是哪个大医?可惜,不知道名字。那书呢,还在吗?”

陈凝只好摇头:“搬家的时候弄没了,找不到了。”

听她这么说,李大夫和黎东方脸上不禁露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